全身性感染由致病菌及其毒素作用引起,而且它們的轉歸不但與原發(fā)致病因素的強度有關,同時還與機體自身對打擊反應強度有關。不同的致病因素從對機體的損害,直至器官功能障礙,均存在一條共同通道,即造成機體發(fā)生過度全身炎癥反應,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發(fā)生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一)種類
1.膿毒癥是致病細菌異位進入,常在體內形成轉移性膿腫,細菌在血循環(huán)中生長、繁殖,有較重的全身炎癥反應表現,如體溫、循環(huán)、呼吸等明顯改變。在膿毒癥基礎上發(fā)生休克的表現,稱為感染性休克。
2.菌血癥僅血培養(yǎng)陽性,說明細菌已侵入血循環(huán),稱為菌血癥。
(二)診斷
1.可有原發(fā)性病變;有器官感染或膿腫存在。嚴重者發(fā)生休克、器官功能障礙。2.有全身炎癥反應臨床表現;不同致病菌所致膿毒癥的臨床表現見表18—2。
3.證實有細菌存在,血培養(yǎng)陽性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
(三)治療
原則是:積極處理原發(fā)灶,聯合應用抗生素,增強機體全身免疫力和營養(yǎng)支持。防治器官功能障礙。
1.原發(fā)灶的處理膿腫應及時切開,清除壞死組織,敞開死腔,充分引流;或手術去除病灶,如闌尾炎、膽囊炎、壞死腸段切除;拔除感染的導管等。
2.聯合應用有效抗生素一般先依據原發(fā)感染灶診斷和分泌物性質,經驗性選用廣譜抗生索或聯合應用兩種抗生素;然后根據療效、病情演變、細菌培養(yǎng)及藥物敏感性測定,針對性調整或選用抗生素。對真菌性膿毒癥應停用廣譜抗生素,改用有效窄譜抗生素,并加用酮康唑或兩性霉素B等抗真菌藥物。
3.全身營養(yǎng)支持療法必要時輸注新鮮血液、白蛋白和多種維生素,糾正低蛋白血癥、貧血。處理原有的糖尿病、肝硬化、尿毒癥及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
4.防治腎、肝、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防治休克。
5.炎癥反應過度、中毒癥狀嚴重者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