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中級主管中藥師相關專業(yè)知識復習要點匯總
氣的指導診斷與治療
1.診斷方面:中醫(yī)診斷學中,四診無一不與氣密切相關!坝兄T內者形諸外”(《丹溪心法》),審察五臟之病形,可知真氣之虛實。因此,正氣的盛衰可以從面色、形態(tài)、聲音、神志、脈象等方面表現(xiàn)出來。其中以神志和脈象尤為重要。神氣的存亡是生命活動的標志,神以精氣為物質基礎,是臟腑氣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故曰:“神者,正氣也”(《四診抉微》)!吧駳庹撸獨庖。元氣完固,則精神昌盛無待言也。若元氣微虛,則神氣微去;元氣大虛,則神氣全去,神去則機息矣”(《景岳全書·傳忠錄·虛實篇》)。故望氣色又可知內臟之盛衰、氣血之虛實、邪氣之淺深。
“寸口者,脈之大會”(《難經·一難》),“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氣歸于權衡。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素問·經脈別論》)。故氣之盛衰可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人之元氣為脈之根本,故曰:“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難經·十四難》)。中醫(yī)在診斷中,審查“胃氣”如何,是決定疾病順逆、生死的關鍵。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2.治療方面:中醫(yī)學認為,疾病的發(fā)生取決于邪氣和正氣雙方的矛盾斗爭,正氣在發(fā)病上居主導地位。故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因此,治療的基則不外乎扶正和祛邪。祛邪為了扶正,扶正即所以祛邪!皻庹撸酥疽病(《難經·》)。治療的目的旨在疏其血氣,令其和平。氣得其和為正氣,失其和為邪氣。治氣貴在于“調”,這里的“調”,是調和之意,不僅僅是用理氣藥來調暢氣機,而是指通過各種治療方法來調整臟腑的陰陽失調,使機體重新建立陰陽氣血升降出人的動態(tài)平衡,即“謹察陰陽之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梢姎庖辉搶χ委熂膊【哂兄匾闹笇б饬x。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