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臨床助理《血液系統(tǒng)》章節(jié)復習精講匯總
第二節(jié) 合理輸血
輸血是通過血液輸注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根據(jù)血液來源不同,輸血可分為同種異體輸血和自體輸血兩種類型,目前主要以同種異體輸血為主。根據(jù)輸注血液內(nèi)容的不同,又分為全血輸注和成分輸血。
一、輸注血液成分的優(yōu)點
成分輸血就是根據(jù)病情需要,有選擇地提取血液中的某種成分輸給病人。成分輸血有以下優(yōu)點:
1.綜合利用,節(jié)約血液資源 可將一袋全血分別制成濃縮紅細胞和血漿,分別輸給只需要輸注紅細胞或只需要輸注血漿的病人。
2.制劑容量小,濃度和純度高,治療效果好。
3.便于保存,使用方便 不同的血液成分可以有不同的保存方式,如血小板在特制的塑料血袋中,22±2℃振蕩條件下可保存5天,新鮮冷凍血漿在-20℃條件下可保存1年等。
4.減少輸血傳播疾病的發(fā)生 病毒在血液的各種成分中是不均勻分布的,白細胞傳播病毒的危險性最大,血漿次之,紅細胞和血小板相對較安全。
5.減少輸血不良反應 使用成分輸血,就可避免不需要的成分所引起的反應,減少了輸血反應的發(fā)生。
二、血細胞抗原和交叉配血反應
1.血細胞抗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稱為血型,最重要的是ABO血型系統(tǒng)和Rh血型系統(tǒng)。
ABO血型系統(tǒng)
血型紅細胞上的抗原(正定型)血清中的抗體(反定型)
A型A抗B
B型B抗A
AB型A和B無
O型無抗A和抗B
Rh血型系統(tǒng):絕大多數(shù)人是Rh陽性。
2.交叉配血試驗
配血紅細胞血清結果
主側(cè)供血者受血者無凝集
次側(cè)受血者供血者無凝集
三、血制品種類和應用
(一)全血
采血后立即與抗凝保存液混勻,盡快放入4℃保存的一種血液。
適應證:①急性失血達全血容量的20%或以上;② 全血細胞減少癥,如AA;③全血交換,治療新生兒溶血病或嚴重CO中毒;④體外循環(huán),進行心臟外科手術時。
禁忌證:①有嚴重輸血反應史者;②免疫性疾病所致貧血如PNH;③貧血伴心力衰竭者;④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前盡量避免輸全血。
(二)血液成分及成分輸血
血液中有效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漿和血漿蛋白。
1.紅細胞 主要用于貧血患者,尤其是Hb<60g/L時。
主要種類有:壓積紅細胞或濃縮紅細胞、少白細胞的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冰凍紅細胞、幼紅細胞等。
適應證:①慢性貧血,貧血伴心衰、腎病、尿毒癥、高鉀血癥宜選濃縮紅細胞;②輸血反應與HLA有關及器官移植宜用少白細胞的紅細胞;③有輸血過敏史及與免疫有關的貧血者選用洗滌紅細胞或冰凍紅細胞。
2.白細胞
單供者機采粒細胞。下列3種情況同時存在時應用:①粒細胞缺乏癥;②伴嚴重感染;③高效抗生素治療48h無效。
3.血小板
手工分離濃縮血小板,單供者機采血小板。
適應證:①血小板減少或功能障礙致明顯出血而有顱內(nèi)出血風險者;②血小板明顯減少(≤10×109/L,特別是≤5×109/L),為防止顱內(nèi)出血,可預防性輸注。
4.血漿
(1)新鮮液體血漿、新鮮冰凍血漿:凝血因子缺乏性出血病,大面積燒傷/創(chuàng)傷,血漿置換。
(2)普通冰凍血漿:各種原因的低血容量狀態(tài),低蛋白血癥;穩(wěn)定的凝血因子缺乏癥。
(3)冷沉淀(抗血友病球蛋白):含Ⅷ因子,vWF和纖維蛋白原。用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纖維蛋白原減少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