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張縫合】
常用于腹部手術后,當切口張力過大飛污染重、病人營養(yǎng)不良、術后切口裂開可能性較大時,多采用減張縫合,縫合時要求腹膜外全層縫合。可采用單純間斷縫合、水平褥式縫合、垂直褥式縫合,縫合打結時,常自縫線穿一硅膠或橡皮管以防止縫線勒壞皮膚。
打 結
1.打結方法有3種:
(1)單手打結法:其特點為簡便迅速,故而常用。
(2)雙手打結法:其特點為結扎較牢故,但速度較慢。
(3)器械打結法:即止血鉗打結法,術者用持針鉗或止血鉗打結,適用于深部狹小手術視野的結扎、腸線結扎或結扎線過短時。
2.打結要點 兩手用力要相等,兩手用力點及結扎點三點在一個面成一線,不能向上提拉,以免撕脫結扎點造成再出血。打第二個結時,第一個線結注意不能松扣。
拆 線
組織內的縫線無需拆除,皮膚縫線需要拆除,拆線時間根據(jù)縫合部位和手術方式決定,一般頭、面、頸部傷口4~5天拆線,胸、腹、背、臀部傷口7~9天拆線,會陰部傷口5~6天拆線,四肢傷口10~14天拆線,減張傷口14天拆線。
【操作步驟】
1揭開敷料,暴露縫合口,用汽油或松節(jié)油棉簽擦凈膠布痕跡。
2.用2%碘酒,70%酒精或碘伏先后由內至外消毒縫合口及周圍皮膚5~6cm,待干。
3.檢查切口是否已牢固愈合,確定后再行拆線。
4.用無齒鑷輕提縫合口上打結的線頭,使埋于皮膚的縫線露出,用線剪將露出部剪斷,輕輕抽出,拆完縫線后,用酒精棉球再擦拭1次,蓋以敷料,再以膠布固定。若傷口愈合不可靠,可間斷拆線。
5.如傷口表面裂開,可用蝶形膠布在酒精燈火焰上消毒后,將兩側拉合固定,包扎。
6.拆線時動作要輕,不可將結頭兩端線同時剪斷,以防縫線存留皮下。
【注意事項】
1.剪線時的部位不應在縫合線的中間或線結的對側,否則拉出線頭時勢必將暴露在皮膚外面的、已被細菌污染的部分縫合線拉過皮下,增加感染機會。
2.拆線時最好用剪尖去剪斷縫合線,可避免因過分牽引縫合線而導致疼痛和移動縫線致局部感染。
3.拆線后1~2天應觀察傷口情況,是否有傷口裂開,如傷口愈合不良或裂開時,可用蝶形膠布牽拉和保護傷口至傷口愈合。
4.遇到下列情況,應考慮延遲拆線:①嚴重貧血、消瘦和惡病質者;②嚴重失水或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尚未糾正者;③老年體弱及嬰幼兒病人傷口愈合不良者;④伴有呼吸道感染,咳嗽沒有消除的胸腹部傷口;⑤切口局部水腫明顯且持續(xù)時間較長者。
十七、開放性傷口的止血包扎
【適應證】
適用于各種出血情況下的急救止血與包扎,尤其是大出血的急救處理,以壓迫止血、保護傷口飛固定敷料、減少污染、固定骨折與關節(jié)、減少疼痛。
【術前準備】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與病人或家屬交待病情,做好解釋工作,爭取清醒病人配合。
2.消毒用品、無菌紗布、棉墊、繃帶、三角巾、止血帶等,亦可用清潔毛巾、手絹、布單、衣物等替代。
【操作步驟】
止血方法:
l.加壓包扎法 為最常用急救止血方法。用敷料蓋住傷口,再用繃帶加壓包扎。
2.堵塞止血法 用消毒的紗布、棉墊等敷料堵塞在傷口內,再用繃帶、三角巾或四頭帶加壓包扎,松緊度以達到止血為宜。常用于頸部、臀部等較深傷口。
相關推薦:分享:2010年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成功必須做到的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