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學》復習筆記匯總
第十二章 艾滋病、性傳播疾病
艾滋病(AIDS)
3個方面:
1.全身淋巴組織的變化
2.機會性感染
3.惡性腫瘤
1.淋巴組織
(1)早期:淋巴濾泡增生,出現(xiàn)較多漿細胞。
(2)隨后:淋巴細胞減少或消失,CD4+細胞進行性減少,代之以漿細胞。
(3)晚期:淋巴結一片荒蕪。淋巴細胞幾乎消失殆盡?娠@現(xiàn)大量分枝桿菌、真菌,但很少見到肉芽腫。
2.繼發(fā)性感染
以中樞神經系統(tǒng)、肺、消化道受累最常見。
炎癥反應輕而不典型。如肺部結核菌感染,病灶中的結核桿菌很多,但很少形成典型的結核性肉芽腫。
70%~80%為卡氏肺孢菌(一種真菌)感染。
70%累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如弓形蟲或新隱球菌感染。
3.惡性腫瘤
30%的患者可發(fā)生Kaposi肉瘤。
也可伴發(fā)非霍奇金淋巴瘤。
梅毒
一、基本病變
1.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血管周圍炎
(1)閉塞性動脈內膜炎。
(2)血管周圍炎:漿細胞的出現(xiàn)為特點之一。
2.樹膠樣腫——特征性病變(僅見于第三期)。
中央類似干酪樣壞死,但組織壞死不徹底,與結核肉芽腫不同之處——類上皮細胞和Langhans巨細胞少見。
二、各期的病理改變
1.第一期——下疳——無痛性丘疹。
血管周圍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閉塞性動脈內膜炎。
2.第二期——梅毒疹。
閉塞性動脈內膜炎和血管周圍炎。
梅毒疹病灶中有大量螺旋體。
3.第三期——樹膠樣腫和瘢痕。
可導致器官變形和功能障礙,特別是心血管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
尖銳濕疣
關鍵詞:乳頭瘤樣+凹空細胞
1.細胞乳頭瘤樣增生。
2.表皮淺部的細胞出現(xiàn)胞漿空泡化(凹空細胞,有特征性)。
例題:
1、艾滋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是由( )引起的:
A.細菌 B.病毒 C.寄生蟲 D真菌
2、HIV是( )
A 預防艾滋病組織縮寫 B 預防艾滋病疫苗
C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D 治療艾滋病的特效藥
3、感染HIV后到體內出現(xiàn)HIV抗體的這段時間稱為:( )
A.急性期 B.無癥狀期 C.臨床期 D.窗口期
參考答案
1-3 B C D
執(zhí)業(yè)醫(yī)師萬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
相關推薦:
2017年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病理學》精選試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