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臨床醫(yī)師《傳染病學》精選復習資料匯總
細目五 實驗室檢查
常規(guī)檢查
1.血液學檢查尿素氮可增加。
2.尿常規(guī)檢查血漿比重、白細胞、血細胞比容升高,血清鉀、鈉、氯和HcO,一降低,可有蛋白、紅白細胞及管型,尿比重可增加。
3.糞便常規(guī)檢查外觀為稀便、稀水樣便或米泔水樣便,鏡下多無紅、白細胞。
二、細菌學檢查:標本為患者的吐瀉物,應盡量采集發(fā)病早期服用抗菌藥物之前的標本。
1.懸滴檢查(動力試驗)如動力試驗陽性、制動試驗(Ol群及0139群)陽性即可做出初步診斷,然后還應做細菌培養(yǎng)進行血清分型、形態(tài)學檢查和生化性狀檢查等。非01群霍亂弧菌的動力試驗也可陽性,但制動試驗陰性。
2.細菌培養(yǎng)有可疑菌落生長則用特異性抗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并確定菌型。
三、血清學檢查:抗菌抗體多于病后第5天,有的早在第3天即可出現(xiàn),血清滴度在第8~21天達高峰,病后3周開始下降。取病后1~3天及15—20天雙份血清,如抗體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即有診斷意義,且受疫苗的影響不大。
細目六 診斷
一、確診標準
有下列三項之一者即可確診:
1.有腹瀉癥狀,糞便培養(yǎng)霍亂弧菌陽性者。
2.流行期間的疫區(qū)內,凡具有典型癥狀,糞便培養(yǎng)陰性但無其他原因可查者;或在流行期向的疫區(qū)內有腹瀉癥狀,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測定血清凝集試驗呈4倍以上增長或殺弧菌抗體測定呈8倍以上增長者。
3.在疫區(qū)檢疫中,首次糞便培養(yǎng)陽性前后各5天內有腹瀉癥狀者。
二、疑似病例診斷標準
具有下列兩項之一者應按疑似病例處理:
1.有典型癥狀的首發(fā)病例,病原學檢查尚未肯定之前。
2.流行期間有明確接觸史,出現(xiàn)腹瀉癥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疑似病例未確診之前按霍亂處理,大便培養(yǎng)每日1次,連續(xù)3次陰性可否定診斷。
細目七 治療
一、補液療法
及時適量補充水及電解質是治療的關鍵。
1.靜脈補液 此為搶救和治療重、中型患者最常用的主要手段?刹捎5:4:l溶液,或用3:2:l溶液。補液量和輸入速度根據(jù)失水程度而定,嚴重者每分鐘人液量可達50一lOOml。血壓接近正;蛎}率及脈力恢復正常后應減慢輸液速度。補液原則為早期、快速、足量,先鹽后糖,先快后慢,及時補堿,見尿補鉀。24小時補液量:輕、中、重度患者分別為3000--4000ml、4000--8000ml、8000ml以上。一般在入院8—12小時內補進入院前的累計損.失量和入院后的繼續(xù)損失量以及每日生理需要量,以后即按照排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入。
2.口服補液 wHO推薦ORS配方為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鈉3.5g、枸櫞酸鈉2.9g(或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可用于輕、中度脫水及重度脫水病情改善后的患者,也可用于預防脫水。一般按照排出量的1.5倍口服。嘔吐并非禁忌,但嘔吐物應計算在內。
二、抗菌治療:此可縮短病程,減少腹瀉量,縮短排菌時間,但不能替代補液。首選氟喹諾酮類,可選用氟哌酸(400mg,Bid)、氧氟沙星(500mg,Bid),也可選用多西環(huán)素200mg,Bid。療程為3天。
細目八 預防
一、控制傳染源建立健全腹瀉病門診,及時發(fā)現(xiàn)霍亂患者。患者及慢性帶菌者應及時住院,隔離治療。出院標準為:①癥狀消失后大便培養(yǎng)每日1次,停藥后連續(xù)3次陰性時;②無培養(yǎng)條件者須白發(fā)病之日起住院隔離不得少于7天;③慢性帶菌者經(jīng)治療后大便培養(yǎng)連續(xù)7天陰性或膽汁培養(yǎng)每周1次,連續(xù)2次陰性,可解除隔離,但尚需進行流行病學追蹤。
二、切斷傳播途徑加強飲用水的消毒及食品衛(wèi)生管理,對患者及帶菌者的排泄物應嚴格處理,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滅殺蒼蠅、蟑螂。
三、保護易感人群流行期間可試用菌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