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肌分為內外兩組。
喉外肌將喉與周圍結構相連,可使喉體上升或下降,亦可使喉固定。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及頦舌骨肌,此組肌肉均附麗于舌骨之上,可使喉隨舌骨上升而上提;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可使喉隨舌骨下降而將喉拉向下。
喉內肌依其作用分成以下幾組:
(一)使聲門張開(聲帶外展)主要是環(huán)杓后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環(huán)狀軟骨板背面淺凹處,斜向外上方,止于杓狀軟骨肌突后面,收縮時將杓狀軟骨的聲帶突向外轉動,使聲帶后端分開,聲門開大。
(二)使聲門關閉(聲帶內收)
1.環(huán)杓側肌(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同側環(huán)狀軟骨弓兩側上緣,止于杓狀軟骨肌突前方。收縮時使聲帶突轉向內而關閉聲門。
2.杓肌(arytenoid muscle):位于喉后壁,由橫行和斜行的肌纖維組成杓橫肌和杓斜肌,收縮時可使兩側杓狀軟骨互相向中線接近,使聲帶內收聲門關閉。
(三)改變聲帶張力
1.環(huán)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起自環(huán)狀軟骨弓的前外側,斜向后上止于甲狀軟骨后部下緣及下角之前緣,收縮時甲狀軟骨和環(huán)狀軟骨弓接近,以環(huán)甲關節(jié)為支點,增加甲狀軟骨與杓狀軟骨間的距離,將甲杓肌拉長,增加聲帶張力,并略有聲帶的內收作用。
2.甲杓肌(thyroarytenoid muscle):起于甲狀軟骨背面中央部前聯(lián)合,后端附于杓狀軟骨之聲帶突及聲帶部,收縮時牽引杓狀軟骨向前方移動,使聲帶松弛,并使聲門關閉。甲杓肌和覆蓋其上下的粘膜是聲帶的主要組成部分。發(fā)音的音調與該肌收縮的緊張度有關。
(四)會厭活動肌
1.杓會厭肌(aryepiglottic muscle):收縮時可將會厭軟骨拉向后下方使喉口關閉。
2.甲狀會厭肌(thyroepiglottic muscle):收縮時可將會厭軟骨拉向前下方使喉口及喉前庭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