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屬于客觀資料的是(體溫39.1℃)
2、患者資料最主要的來源是(患者本人)
3、患者的心理社會狀況評估內容不包括(治療方案)
4、護士觀察患者病情的最佳方法是(經常與患者交談,增加日常接觸)
5、患者對護士說:“我見不到孩子、老伴,心里不舒服”。表明該患者存在(愛與歸屬的需要)
6、患者在門診候診時出現劇烈腹痛,四肢冰涼,呼吸急促。門診護士應(安排提前就診)
7、手術室的室內溫度應控制在(22℃~24℃)
8、病室通風的目的,不恰當的是(抑制細菌生長)
9、為達到置換病室內空氣的目的,每次通風的時間一般為(30分鐘)
10、腦外傷患者術后的床單位應是(麻醉床,床中部和床上部各鋪一橡膠單、中單)
11、護士為右下肢開放性骨折準備麻醉床,應是(床頭和床中部各鋪中單及橡膠單)
12、住院處辦理入院手續(xù)的根據是(住院證)
13、病人住院期間,病案中排列在最前面的是(體溫單)
14、“脾破裂”患者需入院手術治療,住院處護士首先應(急速給予住院處置)
15、“脾破裂”患者需入院手術治療,病房護士首先應(鋪麻醉床)
16、不符合特級護理的要求的是(每2小時監(jiān)測生命體征1次)
17、處理出院病人醫(yī)療護理文件的方法,錯誤的是(診斷卡、治療卡夾入病歷內)
18、運送腰椎骨折患者時最佳的方式是(平車四人搬運法)
19、護士護送車禍昏迷患者急行X線檢查時,不妥的做法是(運送期間暫時停止輸液)
20、護士應協(xié)助支氣管哮喘發(fā)作患者采取的體位是(端坐位)
21、 膽石癥取石手術后,下列哪項是拔除"T"管引流的指征:術后2 周,引流量減少,造影通暢
22、 初期復蘇的首要關鍵:保持呼吸道通暢
23、 一般情況下,頸、胸、腹部手術后采用:半坐臥位
24、 腹腔穿刺抽到不凝固血液,可見于:肝、脾破裂
25、 對確定腫瘤的診斷價值最大:活組織病理檢查
26、 瘢痕性幽門梗阻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嘔吐大量隔餐或隔夜食物
27、 煮沸消毒時為提高沸點可在水中加入:碳酸氫鈉
28、 支氣管呼吸音只見于:肺炎
29、 通過哪項評估可判定病人需要吸痰:呼吸音
30、 腸鳴音亢進時每分鐘至少能聽到:10次
31、 白細胞分類計數,中性粒細胞(包括桿狀核,分葉核)正常應占:50%--75%
32、護士在護理操作過程中發(fā)現手套破損,應(立即更換手套)
33、無菌包打開后,未用完的無菌用品,按原折痕包扎好,注明開包日期及時間,其有效期為(24h)
34、鋪好的無菌盤有效期不得超過(4h)
35、戴無菌手套時,錯誤的是(戴上手套的手持手套的內面取出手套)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zhí)業(yè)護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萬題庫下載 | 微信搜"萬題庫執(zhí)業(yè)護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