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中國等亞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fā)展
中國則是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獲得全國政權的獨特的社會主義成功之路。
朝鮮、越南和蒙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處于中美洲的古巴,也獨立地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從二戰(zhàn)后到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lián)解體,世界上一度出現十幾個國家組成的社會主義陣營。這是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次大試驗,應該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蘇聯(lián)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實踐。
考點: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發(fā)展的歷史貢獻與經驗教訓
首先,社會主義作為一種現實存在的社會制度出現在世界上,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和社會制度的演進。其次,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改變了世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資本主義和霸權主義在世界上的擴張。各國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解放的浪潮風起云涌,殖民地紛紛獨立。如何走上強國富民之路,都在探索。
再次,社會主義力量堅定地支持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推動著和平與發(fā)展的世界時代潮流。
最后,社會主義引導著世界人民的前進方向。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勝利,社會主義的理論和理想、實踐和成就給各國人民以啟示。雖然歷史的發(fā)展有曲折,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有這樣那樣的弊病,但它代表了時代發(fā)展的方向。
社會主義實踐,有輝煌的成績, 也發(fā)生過曲折, 特別是1989年的東歐劇變和1991年的蘇聯(lián)解體,使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
總結這些歷史經驗和教訓使我們認識到:
第一,要正視經濟社會發(fā)展較為落后的國家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入社會主義的特殊性,要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各國的實踐相結合,探索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第二,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體制并非只有一種模式,尤其在資源配置方式和經濟體制上,要勇于探索。
第三,要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不斷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還要重視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和思想教育,既要抵制資本主義思潮的腐蝕,又不能搞一言堂甚至壓制群眾的要求和呼聲。
第四,要善于吸收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一切能為我所用的東西,學習人類發(fā)展中各方面的優(yōu)秀成果,這樣才會使社會主義立于不敗之地。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