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jié) 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一、社會的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是在物質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經濟關系。生產關系是一個復雜的多層次的經濟結構系統(tǒng),是由諸多環(huán)節(jié)或方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而形成的有機統(tǒng)一整體。可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個方面去把握。統(tǒng)一地看,生產關系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指生產資料歸誰所有,為誰支配。它是人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方式,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等不同形式。
<2>產品交換關系:指人們之間在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怎樣交換其活動,以什么樣的形式和手段進行交換的。
<3>產品的分配關系:指生產的產品按什么原則和方式,以什么樣的比例關系進行分配。
<4>產品的消費關系:主要指由產品分配關系所直接決定的生活消費,個人消費的關系。廣義的產品消費除生活消費外,還包括生產消費以及其他形式的消費。
以上各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關系是核心的部分。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最本質的關系,它決定著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其他關系。首先決定著生產過程中人們的地位和相互關系; 同時,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由它決定的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又共同決定著產品的分配形式。在整個生產關系中,直接生產關系也就處于主導的,決定的地位,而直接生產關系本質上就是人們對生產資料的占有關系。
生產關系在社會歷史發(fā)展中具有不同的類型。根據性質可分為:以生產資料公有制和私有制為基礎的生產關系兩種類型。
二、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運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tǒng)一構成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它體現著社會生產過程中的兩重關系:生產力是人對自然的關系,生產關系是生產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生產力是生產過程的內容,生產關系是生產過程的形式。二者和是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內含矛盾的整體。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又具有反作用。
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中,生產關系作為制度化了的經濟交往關系是相對穩(wěn)定的,而生產力則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處在經常的,不斷的變化發(fā)展之中。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則必須經過調整,改革或革命性重建,然后便又重新開始了它同生產力之間由基本適應到不適應的矛盾運動過程。支配這種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
掃描二維碼關注"zikao566"微信,獲取最新自考報名、自考成績等信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