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以“生產”為核心的劃分法:
A. 生產前服務;
B. 生產服務,即生產過程的服務;
C. 生產后的服務。
3. 以服務貿易中生產要素的密集程度進行劃分:
A. 資本密集型服務貿易;
B. 技術、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
C. 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
與國際貨物貿易相比,國際服務貿易具有以下特點:
1. 國際服務貿易的標的一般具有無形性;
2. 國際服務貿易的生產和消費過程具有同步性;
3. 國際服務貿易的標的是難以儲存和反復轉讓的;
4. 國際服務貿易一般不經過海關,也不顯示在海關統(tǒng)計上。
國際貿易的起源與歷史:
1. 早期的國際貿易
a. 早期的貿易由于溝通困難,運費昂貴,主要是地區(qū)性貿易;
b.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商品經濟不發(fā)達,貿易的品種、數(shù)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2. 運輸、工業(yè)革命、科技進步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a. 15世紀晚期和16世紀地理在發(fā)現(xiàn)之后,西歐海上強國擴展了國際貿易的地域范圍;
b. 18世紀的工業(yè)革命和19世紀的科技革命使產品產量不斷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運輸革命,帶來了國際貿易的巨大發(fā)展;
c. 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蕭條和保護主義的升級使國際貿易出現(xiàn)衰退。
奴隸社會的國際貿易具有哪些特點:
1. 奴隸社會自然經濟占統(tǒng)治地位,生產的直接目的是為了消費,商品生產在整個經濟生活中還是微不足道的,進入國際貿易的商品很少;
2. 從奴隸社會國際貿易的商品結構來看,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奴隸,一類是提供奴隸主階級需要的奢侈品;
3. 由于奴隸社會生產技術落后,交通工具簡陋,國際貿易的范圍受到很大限制。
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具有哪些特點:
1. 封建社會仍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國際貿易的規(guī)模不大;
2. 封建社會的國際貿易商品仍以奢侈消費品為主,但手工業(yè)品比重明顯上升。
3. 由于交通運輸工具,主要是船只的進步,國際貿易的范圍進一步擴大。
封建社會中國對外貿易狀況:
1. 在封建社會,中國的對外貿易有所發(fā)展;
2. 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時代,我國就開辟絲綢之路;
3. 漢武帝時代開辟了中印海上航線;
4. 明朝時代,鄭和七次下西洋,遍及印度半島、馬來半島,最遠到達了非洲東部海岸。
18世紀的工業(yè)革命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國際貿易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相關推薦:各地2010上半年自考畢業(yè)證書領取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