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受害方的信賴利益遭受損失
所謂信賴利益損失,指一方實施某種行為(如訂約建議)后,另一方對此產(chǎn)生信賴(如相信對方可能與自己立約),并為此發(fā)生了費用,后因前者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導致合同未
成立或者無效,該費用未得到補償而受到的損失。
二、締約過失責任的主要情形
《合同法》第42條規(guī)定了締約過失責任主要包括如下三種情形:
1.假借訂立合同,惡意進行磋商
惡意磋商是在缺乏訂立合同真實意愿情況下以訂立合同為名目與他人磋商。其真實目的可能是破壞對方與第三方訂立合同,也可能是貽誤競爭對手商機等。
2.故意隱瞞與訂立合同有關的重要事實或者提供虛假情況
依誠實信用原則,締約當事人負有如實告知義務,主要包括:告知自身財務狀況和履約能力;告知標的物真實狀況(包括瑕疵、性能、使用方法等)。若違反此項義務,即構(gòu)成欺詐;若因此致對方受到損害,應負締約過失責任。
3.其他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行為
主要有如下幾種情形:違反有效要約和要約邀請,違反初步協(xié)議,未盡保護、照顧、通知、保密等附隨義務,違反強制締約義務。
[重點解析]
1.締約過失責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應該認真掌握,尤其是與違約責任的關系我們更要認識清楚。下面我們來說明一下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的區(qū)別:
(1)締約過失責任發(fā)生在合同的訂立過程中,而違約責任發(fā)生在合同訂立以后。違約責任中的“約”指的就是合同中的約定,所以,如果沒有生效的合同約定,就談不上違約了。
(2)締約過失責任強調(diào)當事人一方要有過錯,而違約責任不管當事人是否有過錯,只要事實上沒有按照合同的約定來做或沒做好就要承擔違約責任。
(3)締約過失責任強調(diào)另一方當事人要有實際損失,而違約責任則并不強調(diào)守約方是否實際有損失。
例如,某甲欺騙某乙說:“我有工程需要向外分包,你是否希望自己來承包這個分包工程?”
某乙說:“當然愿意!
某甲說:“那好,你回去購買機械、材料然后回來與我簽訂合同。”
當某乙購買了機械設備、材料后來找某甲簽訂合同,某甲告訴某乙自己根本沒有工程要分包。
由于某甲與某乙還沒有簽訂合同,某乙不能要求某甲承擔違約責任,但是他可以要求某甲承擔締約過失責任。
2.締約過失責任的四個構(gòu)成要件要牢牢掌握,特別是要對比違約責任的要件來學習。
3.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均應當掌握。
相關推薦:2009年一級建造師考試《工程法規(guī)》預測試題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