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 05-12-S9)
Do not send a photo unless specifically requested. If you have to send one, make sure it is one taking in a professional setting, rather than a holiday snap.
S9. __________
【解析】根據(jù)上文可知,one代替前面的photo,其后的分詞短語充當(dāng)one的后置定語,表示“被拍的照片”,故應(yīng)將taking改為taken。
七、非謂語動詞誤用
非謂語動詞包括不定式、分詞和動名詞,它不存在人稱和數(shù)的變化,但具有各種時態(tài)形式,并有主動、被動之分。改錯題中非謂語動詞的誤用主要包括:非謂語動詞同謂語動詞相混淆、非謂語動詞發(fā)生的時間與謂語動詞發(fā)生的時間的先后順序相混淆、非謂語動詞三種形式互相混淆、現(xiàn)在分詞與過去分詞作定語時的相互混淆等。
要識別這類錯誤,考生要注意以下幾點(diǎn):
1.哪些動詞之后只可接動詞不定式作賓語,哪些只可接動名詞,哪些又兩者皆可接。
2.非謂語動詞的邏輯主語和句子的主語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則需要在非謂語動詞前加上邏輯主語。
3.現(xiàn)在分詞和過去分詞都可以放在其所修飾的名詞之后,作后置定語。當(dāng)所修飾的名詞是分詞表示的動作的主體時,用現(xiàn)在分詞;當(dāng)所修飾的名詞是分詞所表示的動作的受體時,用過去分詞。
4.某些動詞的現(xiàn)在分詞與過去分詞可用作形容詞,但意思不同。現(xiàn)在分詞作形容詞時詞義為“令人有…的感覺”,它的主語一般為事物。過去分詞作形容詞時意為“(人)有…的感覺”。如:surprising“令人驚訝的”,surprised“驚奇的,詫異的”,exciting“令人高興的”,excited“激動的,興奮的”。
【例】(05-12-S4)
Here are a few ways to avoid end up on the reject pile. S4. __________
【解析】動詞avoid后面通常接動名詞充當(dāng)賓語,意為“避免做某事”。
八、介詞誤用
介詞在句中不能單獨(dú)使用,而必須和另外的詞放在一起構(gòu)成短語后才可以充當(dāng)獨(dú)立的句子成份。改錯中介詞的誤用,主要是指介詞與其他各類詞的搭配錯誤。
要識別這類錯誤,考生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diǎn):
1.平時多積累、總結(jié)介詞的用法。
2.注意動詞與介詞、名詞與介詞、形容詞與介詞等習(xí)慣搭配中的介詞。
3.注意at best, in brief, on (an/ the) average等固定短語中的介詞。
【例】(05-12-S5)
CVs with flowery backgrounds or pink paper will stand out upon all the wrong reasons.
S5. __________
【解析】此處是說,簡歷中帶有花邊或用粉紅色的紙印簡歷是錯誤的做法,而且你的簡歷會因?yàn)檫@些錯誤而顯得更加突出。表示因?yàn)槟撤N原因,應(yīng)該用介詞for,而不能介詞upon。
九、代詞誤用
代詞用來代替其他實(shí)義詞或意義。代詞的誤用主要包括:代詞與其所指代的對象不符、反身代詞的誤用、it的誤用、代詞的單復(fù)數(shù)誤用等。
要識別這類錯誤,考生應(yīng)注意以下幾點(diǎn):
1.掌握各類代詞的基本用法,包括人稱代詞、物主代詞、反身代詞、不定代詞以及代詞的各種格。
2.明確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對象,不受各種插入語干擾。
3.記住一些特殊用法的代詞,如it可作形式主語和形式賓語、one, that和those可以用來代替前面提到的名詞等。
【例】(04-1-S2)
The fast-growing population’s demand for food, they warned, would soon exceed their supply, leading to widespread food shortages and starvation.
S2. __________
【解析】此處是說,迅速增長的人口對食物的需求很快將超過“食物”的supply(供應(yīng)),因此supply前面的代詞應(yīng)與food保持一致,故應(yīng)該將their改成its。
相關(guān)推薦:專題:2008年12月英語四六級備考各題型專項(xiàng)突破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