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下面的選項中,比較準確地描述了不歸零碼的是 (19) 。
(19)A.用低電平表示二進制0,用高電平表示二進制1
B.用電平從低到高的跳變表示二進制0,從高到低的跳變表示二進制1
C.每比特的開始無跳變表示二進制0,有跳變表示二進制1
D.每比特中間回到0電平表示二進制0,不回到0電平表示二進制1
試題解析:
在非歸零編碼方式中,信號的電壓值或正或負,若線路空閑則表示沒有信號正在傳輸。常見的非歸零編碼有兩種編碼方式:NRZ-L(Non Return-to-Zero-Level,非歸零電平編碼)和NRZ-I(Non Return-to-Zero Invert,非歸零反相編碼)。
在NRZ-L編碼方式中,信號的電平是由它所代表的比特位決定的。正電壓代表比特1,負電壓代表比特0。下圖是對數(shù)字數(shù)據“10010110”進行NRZ-L編碼的例子。
在NRZ-I編碼方式中,信號電平的一次反轉代表比特1,沒有電平變化代表比特0。下圖是對數(shù)字數(shù)據“10010110”進行NRZ-I編碼的例子。
A對于NRZ-L是對的,對NRZ-I是錯的。
B完全錯誤。
C對于NRZ-I是對的,對NRZ-L是錯的。
D完全錯誤。
答案:(19)此題無解。
● 關于雙絞線,下面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20) 。
(20)A.1類雙絞線可以使用在局域網中
B.5類雙絞線電纜由4對導線組成
C.6類雙絞線與RJ45接插件不兼容
D.7類雙絞線與RJ45接插件兼容
試題解析:
一類線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電話線纜,不在局域網中使用。
七類線是一種8芯屏蔽線,每對都有以個屏蔽層,然后8根芯外還有一個屏蔽層,接口與現(xiàn)在的RJ-45不兼容。
答案:(20)B
● T1載波采用 (21) 復用技術,將 (22) 路話音復用在一條通信線路上,每路話音信號要經過編碼器進行采樣,采樣頻率為 (23) Hz。
(21)A.時分多路 B.頻分多路 C.空分多路 D.碼分多址
(22)A.16 B.24 C.59 D.124
(23)A.50 B.1000 C.8000 D.10000
試題解析:
1962年,貝爾公司建成了第一個T載波通信系統(tǒng),以實現(xiàn)數(shù)字信道的多路復用,采用了TDM技術。T1由24個DS0信道復用組成,每秒8000幀。
答案:(21)A,(22)B,(23)C
● 路由器工作在 (24) 層。
(24)A.應用層 B.傳輸層 C.網絡層 D.數(shù)據鏈路層
答案:(24)C
● 在下列應用層協(xié)議中,利用UDP實現(xiàn)無連接傳輸?shù)氖?(25) ,利用TCP實現(xiàn)面向連接傳輸?shù)氖?(26) 。
(25)A.SMTP B.FTP C.TELNET D.SNMP
(26)A.TFTP B.FTP C.RPC D.SNMP
答案:(25)D,(26)B
● IP地址塊222.125.80.128/26包含了 (27) 個可用主機地址,這些可用地址中最小的地址是 (28) ,最大地址是 (29) 。
(27)A.14 B.30 C.62 D.126
(28)A.222.125.80.128 B.222.125.80.129
C.222.125.80.159 D.222.125.80.160
(29)A.222.125.80.128 B.222.125.80.190
C.222.125.80.192 D.222.125.80. 254
試題解析:
/26表示網絡中的可分配主機地址數(shù)是232-26-2=64-2=62個,可分配地址范圍是 222.125.80.129~222.125.80.190。
答案:(27)C,(28)B,(29)B
● 使用CIDR技術把4個網絡202.17.0.0/21、202.17.16.0/20、 202.17.8.0/22 和202.17.34.0/23匯聚成一條路由信息,得到的目標地址是 (30) 。
(30)A.202.17.0.0/13 B.202.17.0.0/24
C.202.17.0.0/18 D.202.17.8.0/20
試題解析:
網絡1的地址范圍是202.17.0.0~202.17.7.255;
網絡2的地址范圍是202.17.16.0~202.16.31.255;
網絡3的地址范圍是202.16.8.0~202.16.11.255;
網絡4的地址范圍是202.16.34.0~202.16.35.255;
要將這4個網絡聚合到一起,需要將202.17.0.0/24~202.17.63.0/24這64個網絡匯聚起來,即202.17.0.0/18
答案:(30)C
● IPV6地址為 (31) 位。
(31)A.128 B.64 C.48 D.32
答案:(31)A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