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選擇題 |
第 5 頁:程序填空題 |
第 6 頁:程序改錯題 |
11設有定義語句
則變量a( )。
A.包含1個字符B.包含2個字符C.包含3個字符D.定義不合法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ˊ\ˊ是轉(zhuǎn)義字符,但是ˊ\72ˊ表示ASCⅡ碼里的1個字符。
12下面程序的運行結(jié)果是( )。
A.1B.2C.3D.4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本題中del(char*s)函數(shù)實現(xiàn)的功能是逐個讀入s數(shù)組中的字符,如果遇到數(shù)字。則將數(shù)字存在s中,遇到非數(shù)字字符則跳過。所以最后輸出的應該是字符串s中所有數(shù)字的個數(shù)。
13以下只有在使用時才為該類型變量分配內(nèi)存的存儲類型說明是( )。
A.auto和staticB.auto和registerC.register和static D.extern和register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在用靜態(tài)static與外部extern定義變量時,系統(tǒng)立刻給其分配內(nèi)存,而定義自動類auto與強制放入寄存器register類型變量時,只有當使用時才分配內(nèi)存。
14在下列給出的表達式中,與whⅡe(E)中的(E)不等價的表達式是( )。
A.(!E==0)B.(E>0||E<0)C.(E==0)D.(E!=0)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在while(E)中,表達式E可以是C語言中任意合法的條件表達式,但不能為空,由它來控制循環(huán)體是否執(zhí)行。在選項B 中表達式E>0||E<0是一個邏輯表達式。
15有以下程序:
程序執(zhí)行后的輸出結(jié)果是( )。
A.7B.3C.2 D.0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在函數(shù)fun(int x)中,有個if語句判斷,如果參數(shù)x等于0或1時,返回值,否則進入下面的p=x-fun(x 2)遞歸函數(shù)。當在主函數(shù)中調(diào)用fun(7)時,其過程為:“fun(7)=7-fun(5)=7-(5-fun(3))=7-(5-(3-fun(1)))=7-(5-(3-3))=7-5=2”,所以最后的輸出結(jié)果為2。
16設x=011050,則x=x&01252的值是( )。
A.0000001000101000
B.1111110100011001
C.000000101 1 100010
D.1100000000101000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按位與運算,按位與就是相同為1,不同為0,把x一011050化成二進制為0001001000101000,把01252化成二進制為0000001010101010,兩者相與得0000001000101000。
17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賦值表達式中,賦值號的左邊既可以是變量,也可以是任意表達式
B.實型變量中允許存放整型數(shù)
C.若a和b類型相同,在執(zhí)行賦值a=b后,b中的值將放人a中,但b中的值不變
D.在c程序中,求取余運算符“%”兩邊的類型相同時才能進行運算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選項A,在賦值表達式中,賦值號的左邊只能是變量或者是代表某個存儲單元的表達式,不能是任意表達式,右邊也不得出現(xiàn)表達式;選項B中,整型變量中只能存放整型數(shù),但實型變量中能存放實型數(shù),也能存放整型數(shù);選項C,表達式a=b的意思是把變量b的值賦給變量a,從而覆蓋a中原來值;選項D,要求取余運算符″%″兩邊的類型相同。
18設a=1,b=2,c=3,d=4,則表達式:“a
A.4B.3C.2D.1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在三目運算符中,優(yōu)先級相同,按從右到左的結(jié)合性計算,a
19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面向?qū)ο蟮某绦蛟O計中,各個對象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
B.在面向?qū)ο蟮某绦蛟O計中,各個對象都是公用的
C.在面向?qū)ο蟮某绦蛟O計中,各個對象之間相對獨立,相互依賴性小
D.上述3種說法都不對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本題考查對面向?qū)ο蟮睦斫狻C嫦蛳蟮某绦蛟O計是對象模擬問題領域中的實體,各對象之間相對獨立,相互依賴性小,通過消息來實現(xiàn)對象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
20若有定義:int x,*pb;則正確的賦值表達式是( )。
A.
B.
C.
D.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pb是指解除對*pb的引用(也可以認為是取pb所指向的地址的值),被解除引用的指針可以作為左值,&為取地址運算符,&x就是取指向變量x的指針。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nèi)蒙古 |